
面食名称:
炒疙瘩
起源地:
北京
特点:
炒疙瘩颜色金黄,疙瘩质地柔软又带有一定韧性,口感筋道,搭配的蔬菜爽脆,滋味浓郁。
常见制作方法:
- 首先将面粉加适量水揉成面团,醒面一段时间后,把面团擀成厚片,再切成小疙瘩,撒上面粉防止粘连。
- 锅中烧开水,放入切好的疙瘩煮熟,捞出过凉水,沥干水分。
- 准备好配菜,如胡萝卜、白菜、豆芽等,切成合适的形状。
- 锅中倒油,油热后放入葱花爆香,接着放入配菜翻炒至断生。
- 再倒入沥干水分的疙瘩,一起翻炒均匀,加入适量酱油、盐等调味料,继续翻炒入味即可。
发展历史:
炒疙瘩诞生于北京,有着独特的发展历程。相传在民国时期,北京和平门外臧家桥附近有一家名叫“广福馆”的小饭铺。有一天,饭铺里的面案上剩下了一些揉好的面团,伙计灵机一动,将面团擀成厚片,切成小疙瘩,下到开水锅里煮熟捞出。之后又用葱花炝锅,把这些疙瘩和青菜一起炒着吃,没想到味道竟十分独特,受到了顾客的喜爱。此后,这种做法就流传开来,经过不断改良和发展,成为了北京特色面食。它见证了老北京饮食文化的变迁,承载着北京人对传统美食的深厚情感。许多老北京人从小就吃炒疙瘩,它是家庭聚会、日常用餐中常见的美食。在不同年代,炒疙瘩的食材搭配和制作方式也有所变化,但始终保持着其独特的风味,成为北京饮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它不仅在本地深受欢迎,还吸引着各地游客前来品尝,成为了北京特色美食的一张名片。
本地必吃:
老北京炒疙瘩,北京人吃炒疙瘩时喜欢搭配一碗棒碴粥,清爽解腻。
推荐餐厅:
- 海碗居:以老北京风味美食为主,他家的炒疙瘩味道正宗,店内环境也充满老北京韵味。在这里能感受到浓厚的北京饮食文化氛围。